儿童脑瘫康复治疗


我院儿童脑瘫智障治疗康复训练中心经过多年发展,及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紧跟全国脑瘫患儿治疗和康复训练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不断强化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和实践,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设备开展针对性和个性化治疗和康复训练,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受到患者家长满意和好评,该科对脑瘫智障儿童患者治疗和康复训练效果,已经成为保定地区和华北区域前沿水平及具有较大影响的脑瘫智障患儿治疗康复训练科室。 
欢迎脑瘫智障患儿家长前来我院现场观摩或用电话、电子邮件进行咨询,我们视患者为亲人一样,竭诚为您热情、周到的服务。图片是我院康复师在新脑瘫智障治疗和康复训练大厅对患儿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康复治疗和训练的几种方式: 
一  OT康复训练
OT作业治疗:主要指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外出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作业疗法的治疗作用:1、克服躯体功能障碍。2、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调节和改善心理状态。
作业疗法的治疗原则: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2、全面康复。3、康复治疗与教育相结合、与游戏玩耍相结合。
作业疗法的目的:调动起人的兴趣、勇气、自信,通过健康的活动来锻炼身心,克服机能障碍,就能重新为社会做贡献。
作业疗法的基础功能训练:1、ROM训练。2、头部控制能力训练。3、翻身能力训练。4、坐位保持及平衡训练。5、爬行能力训练。6、手功能训练。7、手眼协调性训练。8、日常生活动作训练。9、认知功能训练。
OT训练仪器如下:
1、上肢肌能检测箱:是判断患者上肢运动受限的程度,并能与正常人相比较,可分析、判断上肢活动受限的原因,部位等。
2、认知智慧盒、几何图形板、长型几何盘、水果配对、几何积木筒、仿真水果、素菜、小木鞋、大迷宫、几何体阶梯:可对认知的检查,辨别失认症状,对相应障碍进行训练等。
3、五彩套圈:主要针对颜色失认、上肢功能及共济失调的训练。
4、升降式OT桌、作业疗法桌:主要用于摆放上肢功能的训练仪器及训练。升降式桌可调节升降。
5、磨砂板及磨具:主要用于上肢的伸肌模式的诱发、ROM及肌力的训练。
6、滚筒:主要用于诱发上肢的分离运动、扩大肩关节ROM等;
7、橡筋手指练习器:主要用于手部关节屈伸、肌力等训练;
8、手指阶梯:主要用于手指指间关节的分离训练等;
9、手指分离板:主要用于抑制痉挛等;
10、粘木:主要用于肩手协调、手指肌力等训练;
11、手部滑轮板:主要用于肩肘腕关节的伸展诱发及控制的训练等;
12、木板钉(大、中、小):主要用于上肢机能的训练等;
13、铁棍插板主要用于:精细手指功能及力量训练;
14、上螺丝、上螺母:主要用于手指功能的训练等。
15、手功能操作板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的操作训练等;
16、智慧串珠架:主要用于认知、手眼协调及手指精细动作的训练等;
17、套圈(立式):主要用于上肢功能及手眼协调等训练;
18、数字套圈:主要用于认知及手眼协调等训练;
19、腕关节诱导器:主要用于诱导出腕关节各动作等;
20、腕部功能练习器:腕部功能的训练。
21、肩手协调训练器:肩手协调训练
22、电子握力计:主要测试手的握力;
23、手指捏力练习器:主要用于手指捏力等方面的训练;
二  PT康复训练
运动疗法是以运动学和神经生理学为基础,使用器具或者治疗者徒手手技或利用儿童自身的力量,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使全身和局部功能达到恢复和治疗的方法。知道了什么是运动疗法了,那么运动疗法有些什么呢?
目前,国内外对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大多采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手段与手法矫治相结合,它是脑瘫康复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要恢复四个力。即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支配能力。痉挛型脑瘫(约占脑瘫患者总数的60%)主要是平衡能力差;手足徐动型脑瘫和混合型脑瘫(约占脑瘫患者总数20%)主要是控制能力较差;共济失调型脑瘫(约占脑瘫患者总数的10%)主要是协调能力差。
脑瘫的治疗必须是全方位的整体考虑,按小儿运动功能发育程序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并通过治疗医师双手在患儿身上作适当的手法来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这种训练是按照小儿发育程序来进行的,即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蹲起、上下台阶八大功能进行手法治疗,须按照由粗大到精细,从上到下,由近及远,从简单到复杂的训练原则来进行。在纠正脑瘫患儿所存在的异常姿势方面,要通过手法使运动疗法与手法矫正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应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除按康复常规评估外,还应按照儿童运
动功能发育程序进行评估。这样既有对初期反射和自动反应的评估,又有以运动发育标志来划分阶段性评估。
剪刀步、尖足,是小儿脑瘫常见的两个临床体征。造成这两个体征的原因是:一、原始反射未消失,正常反射未建立;二,不正常用力引起;三,由挛缩引起。患儿在用力或运动时出现剪刀步、尖足是由不正常用力所致,患儿在放松或运动状态下出现剪刀步、尖足,而被动运动时这种症状就会消失,这是原始反射没有消失引起。在放松情况下仍有明显的剪刀步、尖足,被动活动也不能缓解者,是由肌肉挛缩引起,可采取3S神经阻滞术来矫正,一般需1~3周。
脑瘫运动治疗的目的:抑制异常反射活动,促进正常运动的出现。
脑瘫运动治疗的共同目标:
1.尽量使用正常方式运动。
2.使用双侧身体。
3.在卧、坐、跪和站立时保持伸直位。
4.日常生活相关的动作和活动。5.预防畸形。
运动疗法的要点:
①规则性和长期性。
②强调家长的参与。
③注重语言诱导,多鼓励患儿。
④创设游戏化治疗情境。
⑤及时修改、调整训练方案和方法。
三  ST语言康复训练
语言发育迟缓在脑瘫儿童中比较常见,他们开始讲话迟,而且词汇增加迟,抽象词语不能理解,很难用完整的语句来进行语言表达。这与脑瘫患儿多数处于被人们忽视的环境中生活,而且特别是脑瘫儿童由于语言环境及周围环境的限制所导致。
首先人们就发声障碍进行一些基础训练, 来为后面的构音器官障碍做铺垫。要减少发声障碍比较核心的问题是集中训练运动力量、范围和运动的准确性,随后再进行速度、重复和交替运动练习,这些运动均对产生准确的、清晰的发音是很重要的。
(一) 改善下颌及唇的控制:
下颌控制不良导致口唇难以闭合,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脑瘫患儿为什么流涎的原因,口唇难以闭合就导致无法构音。
改善口唇及下颌控制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点:
1、控制口唇闭合的康复训练:
(1)用冰块对口唇及舌头进行冷刺激。
(2)用刷子快速地(5-10次/s)进行刺激,刷的部位是口唇、口周以及下颌内侧。
(3)当下颌过度向下张开时,还可以用手拍打下颌中央部位及颞颌关节附近的皮肤,这样做不仅能促进 口唇的闭合,还可以防止下颌突伸。
(4)诱发下颌反射,促进下颌上抬,口唇闭合。
(5)利用吸管,让脑瘫患者反复做回吸运动。
(6)练习利用口唇将放在小勺上的食物摄人口中,也可以起到口唇控制作用,还可以通过变换食物种类 来加强训练难度。
(7)让脑瘫患者做吹乒乓球、吹羽毛等训练。
2、控制下额抬高的方法:
(1)尽可能大的张开嘴巴,使下颌慢慢下降,然后再闭口。缓慢重复5-10次,休息。以后可适当加快速 度,但需要保持上下颌最大的运动范围。
(2)下颌前伸,缓慢地由一侧向另一侧移动。重复5-10次,休息。
3、改善唇的控制方法:
(1)双唇尽量向前撅起(发u音位置),然后尽量向后收拢(发i音位置)。重复5-10次,休息。逐渐提高双 唇交替运动的速度,但要保持最大的运动范围。
(2)一侧嘴角收拢,维持该动作3-5s,然后休息。重复5-10次休息。
(3)双唇闭紧,夹住压舌板,增加唇闭合力量。治疗师可向外拉压舌板,患者闭唇防止压舌板拉出。
(4)鼓腮数秒,然后突然排气,有助于发爆破音,脑瘫患者也可在鼓腮时用手指挤压双颊。
4、改善舌的控制方法:
舌的控制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舌和下颌的协调,也就是咀嚼运动,以及舌与口唇的协调性。可以利用吸管来加以促进。
第二阶段:治疗师让脑瘫患者的口稍稍张开,并保持下颌在这一位置,上舌尖向前齿方向运动,当出现所希望的动作时,治疗师可以逐渐减少对下颌的支持,向患者能够自我控制方向过渡。
第三阶段:将海绵、软木塞等放人患者口中,让其舌按前后,左右等指定方向移动,为防止吞咽,可在后面用线系上,也可以用棉签和糖等,放在口内或口边,用舌来舔等。
(二) 构音的康复训练:
构音训练是按照构音检查的结果对患者进行正确构音的训练。最好是利用现在所能发出的音进行。先由构音容易的音开始(双唇音),然后向较难的音(软腭音、齿音、舌齿音等)方向进展。治疗师利用手指或压舌板对患者的构音器官进行被动活动,对患者进行触觉、视觉、听觉的联合刺激以协助其构音运动。
训练是先由单音节一个单词一个句子一篇短文的顺序进行的,在发各种音时姿势非常重要。
1、双唇音([p],[b],[m],[w]):采取的姿势是仰卧位的反射抑制姿势,治疗师用手指轻轻地闭合其口唇,鼓励脑瘫患儿模仿其发音。
2、软腭音([k]、[g]、[h]):可以采取仰卧位,两腿向胸部屈曲,头向后仰的姿势,或坐在台子上躯干后倾,双手放在躯干的两侧,头向后倾的姿势。在这种姿势下,将手指轻轻压迫其下颌(相当于舌根部),在手指离开的同时发声。治疗时,也发目的音让患儿听以增强其听觉刺激。
3、齿音,舌齿音([t]、 [d]、[n]、 [s]、[z]):采取双腿下垂,两手臂支持躯干,头向前屈的姿势,或是在仰卧位的情况下双腿垂下,治疗师支持患者的头向前屈的姿势,可以在俯卧位的情况,双肘支撑躯干,使头向前屈或保持平直的姿势。在保持以上姿势的同时使头前屈,被动地使其下颌由下向上推压,让患者模仿治疗师发[t]、[d]的音。如果患者能够按自己方式发目的音的话,治疗师可以逐渐减少对其的辅助,促进其自我控制能力。
(三) 语言发育迟缓的康复训练:
1、头面部按摩:
患儿取仰卧位,治疗师坐于患儿后方,双手拇指沿桡侧从印堂至神庭交替推30次;用拇指螺纹面按揉百会、风池、印堂、太阳穴各50 – 100次;用拇指桡侧缘以率谷穴为中心扫散头部两侧胆经各30-50次,每日一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
2、语言训练:
根据患儿的语言发育水平、特点,选择不同的课题,采用游戏训练、文字训练、手势符号训练、符号形式与知识内容关系训练。应用卡片、镶嵌板、图片、生活用品(如鞋子、帽子、牙刷、杯子、笔、衣服、书包等)及家庭指导。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3 个月为一个疗程。
四  脑瘫患儿的心理康复
小儿脑瘫患者不仅肢体上出现障碍,同时,由于肢体运动障碍还会导致社会活动受限制,这些无法与正常孩子一起玩乐、一起成长的脑瘫儿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北京黎明脑瘫医院的专家谈到,脑瘫儿的康复是一个全面综合的过程,不仅要从身体上康复,还要从心理上康复。
下面是我院的专家介绍脑瘫儿都有哪些心理障碍以及家长的对应措施:
1、情绪障碍 疾病给患儿造成诸多不便,使活动受到限制,需长期甚至终生康复治疗,患儿易紧张、焦虑、恐惧、担心被人讥笑。再加上社会上对脑瘫患儿的歧视和偏见,会使患儿感到处处低人一等,情绪消沉,易自暴自弃。年长儿则产生恐慌行为,害怕与外界接触。
2、行为异常 脑瘫患儿性格多固执、多动、冲动、社交退缩、攻击行为,甚至自残,另外还可表现选择性缄默症,主要表现拒绝与任何人说话,并伴有恐慌、担心、焦虑感。
3、认知损害 脑瘫患儿常表现有记忆障碍,集中精力困难。认知障碍是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4、依赖心理 脑瘫患儿由于运动障碍、行动不变,任何事情都由别人代劳,所以依赖性特别强,缺乏独立意识。
5、其他心理 有的患儿因身体缺陷从小受到过度的照顾和袒护,心理比较脆弱、敏感,但自尊心比较强,一点挫折和委屈也受不了,别人稍有不顺从他的意愿就大发脾气,哭闹不止。
家长要如何应对脑瘫儿出现的心理障碍呢?
(1)家长要帮助患儿克服依赖心理,不要什么事都替患儿去做,能自己做的尽量让患儿自己去做,培养其独立意识,使其生活能够自理,减轻负担。
(2)与患儿交流要耐心、细心、语调轻柔、语速放慢、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及耐心、充分地倾听,尽量解答患儿提出的问题。
(3)多安慰和鼓励患儿,少批评,患儿有了某些进步,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4)家长要正确地教育和引导患儿,尽量克服心理障碍,使患儿的身心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5)家长要多与患儿交流、沟通,告诉家长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乃至终生的过程,光靠训练人员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家长的帮助在脑瘫患儿的康复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认知功能差的患儿一定要指导家长配合训练人员在业余时间对患儿进行教育和训练,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 科室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