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在脑瘫康复听障儿童中的运用


保定康复医院提出音乐治疗在脑瘫康复听障儿童中的运用:
1.采用音乐游戏的方式进行听觉训练
听觉训练的目的在于用游戏的形式培养听障儿童听觉注意,养成聆听习惯,更充分地利用好残余听力。
音乐游戏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常见的有听音乐说儿歌、听音乐做游戏、听音乐做律动、听音乐表演节目等。康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不必过分拘泥于某一种形式。由于听障儿童学语言的需要,康复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把音乐活动和主题教育联系起来,使听障儿童在学音乐的过程中复习和巩固主题教育中的词语和句子。
对于刚刚接受听觉训练的听障儿童,首先要唤醒听觉,感知声音的存在、声音的有无、声音的大小、声音的高低,这是听障儿童迈入有声世界的第一步。优美和谐的音乐,能培养听障儿童辨别不同音色和音调的能力。在听觉训练中,让听障儿童听钢琴、电子琴弹奏的儿童歌曲,听录音机播放的音乐,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中做游戏,他们将会从中感受到声音的美妙。
2.利用音乐独有的特点对听障儿童进行发音、语言和呼吸器官的训练
发音训练的目的在于,训练听障儿童发音和呼吸器官的灵活性,使听障儿童在发音时,口型、舌位和呼吸方法正确,发音清晰、洪亮,为语言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运用音乐来充实课堂,让听障儿童在唱中学听,在唱中学说,对于孩子的嗓音训练、听力训练、呼吸训练、语调等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听障儿童听各种乐器打击时发出的声音。如打鼓发出的“咚咚咚”,敲锣发出的“嚓嚓嚓”,边听边分辨,还可以要求听障儿童说出或做出听到打击多少次等。他们先是不习惯听,训练几次后,慢慢地就能静下心认真听了。他们对这种学习方式很感兴趣,兴致勃勃。还可以让听障儿童倾听用钢琴弹奏的音阶,让他们边听边唱。经过多次训练,许多孩子都能学会唱七个音阶的名称,会分辨高音、低音、长音、短音等。在音乐声中,养成了良好的聆听习惯。
3.运用歌曲,对听障儿童进行呼吸与嗓音训练
在听障儿童会唱基本音阶后,还可以教他们唱简短的儿童歌曲。唱歌与说话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发音、换气、停顿等。我发现唱歌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呼吸与嗓音训练。因为歌曲本身有旋律、节奏,练习时必须按要求停顿、换气,声音时高时低等。这比单一地用词句进行训练,效果要好很多。
在听障儿童的整个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方法。要针对听障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音乐,使听障儿童保持在好的状态,保护他们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今天这个内容没掌握,说不定在明天训练的同时,他能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哲学上讲求量变与质变的互相转换,这一原理也适合运用在语言训练这项工作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必然会产生质的飞跃。
总之,音乐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运用,使得原来单调、枯燥的语训课变得生动有趣,教学效果倍增,提高了听障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音乐游戏还能陶冶性情,促使听障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早日回归主流社会。
咨询电话:0312--5977088
 

关键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 科室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