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康复治疗可促进呼吸道分泌物引流,改善呼吸模式,增加呼吸肌肌力和耐力,减轻紧张和焦虑等心理情绪,最后达到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不同程度的恢复。
 
一、胸部体疗
1.体位引流:也称为支气管引流,使患病的肺部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原理,使肺和支气管内分泌物顺体位引流至支气管而被咳出。
2.训练有效咳嗽应按以下步骤进行训练:①缓缓呼气,同时上身向前倾;②咳嗽时将腹肌收缩,腹壁内收,一次吸气,连续咳三声;③停止咳嗽,缩唇将余气尽量呼尽;④再缓慢吸气,或平静呼吸片刻,准备再次咳嗽。如深吸气可能诱发咳嗽,可试分次吸气,勿使肺泡充分充气,增加咳嗽效率。
 
二、全身运动锻炼
 
全身运动锻炼包括以上肢为主的运动,以及下肢为主的运动。全身锻炼可增加机体活动量和心肺功能负荷,增加活动耐力
 
三、呼吸锻炼
 
慢阻肺患者呼吸浅速,若有膈肌疲劳可出现胸腹矛盾呼吸, 这些呼吸模式异常可降低通气率。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和我国传统医学中的气功锻炼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呼吸模式,提高呼吸效率。观察发现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进行松静内养功锻炼四个月,这些患者运动时呼吸形态改善,负荷呼吸时胸腹矛盾呼吸减轻。
1.腹式呼吸
 
(1)目的:通过腹式呼吸锻炼,使膈肌和腹肌协调运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升高而上抬,增加呼气潮气量;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腹肌松弛,增加吸气量。尽量使肋间肌、辅助呼吸肌保持松弛休息状态,减少氧消耗。
 
(2)监测指标:满意的腹式呼吸可增加潮气量,减少功能残气量,提高肺泡通气量,降低呼吸功耗,使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换气功能改善。
根据病情,锻炼时可取卧位、半卧位或坐位。初学时以半卧位为容易。如取卧位或半卧位时,两膝下可垫小枕,使半曲,从而使腹肌松弛。
 
将左、右手分别按放上腹部和前胸部,以便于检测胸腹呼吸运动情况。全身肌肉放松,经鼻吸气,从口呼气,呼吸要缓、细、匀。吸气时可见上腹部鼓起,呼气时内收。
 
患者通过手感,了解胸腹活动是否符合要求,注意纠正。锻炼初期医护人员应在场,先作示范指导,日2次,每次10~15min。熟练后增加次数和时间,并在坐位或立位随时进行锻炼,力求最后养成自觉的呼吸习惯形式。

关键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 科室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