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康复训练是主动好,还是被动好?


    做康复治疗时,康复治疗师无外乎面临这两种状况:患者是主动的做康复,或者是被动的做康复。那到底是主动好,还是被动的好呢?我们一起看下。
 
    主动运动训练
    以患者为核心:治疗师只是一个老师和帮助者,患者与治疗师就是运动员和教练的关系,以挖掘与提高患者自身的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为主。
 
    被动运动训练
    以治疗师为核心:患者只是一个被动接受治疗的病人而已,治疗师主要着眼于患者肢体的“紧”和“松”,以被动的降肌张力为目的。
 
    下面是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的区别,治疗师在康复训练中是以主动运动训练为主,还是以被动运动训练为主,主要基于治疗师对康复训练的认识和康复理念不同。
 
    在目前的临床康复治疗中,更多的治疗师主要以被动运动训练为主(这也是目前临床康复训练的特点),而且被动运动训练很有市场。
 
    被动康复训练特点 
 
    1、治疗过程机械化,不费脑力,患者在治疗师的控制之下。
    2、即时“效果”好(即肢体肌肉容易被拉松,异常姿势被抑制见效快等),治疗师看起来很卖力,家属很认可。
    3、家属一般认为患者就是一个病人,就是应该躺着被动的接受治疗,治疗师就应该卖力的给病人做训练,使紧张的肢体“松”下来,紧张的肢体“松”下来了就好了(采取被动治疗的治疗者也是这么认为的)。
   (注:其实治疗师和家长想通过拉啊、摇啊把肌张力降下来的美好愿望,往往事与愿违。)
 
    在康复训练中最常见的被动方法 
 
    1、关键点控制(Bobath技术的主要手法)。
    2、局部牵伸、关节压缩、被动屈伸、局部刺激(体表、本体感受器)等。
    3、神经易化技术(Vojta、 Rood等)
    4、牵拉、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穿戴矫形器、站斜板、站站立架等。
    5、经络导频、脑循环、体外反博、高压氧等仪器治疗。
    6、脑神经营养药、肉毒毒素等临床治疗。
    7、传统的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穴位注射等。
 
    主动运动训练的出发点
    以患者自主运动为主,治疗师为辅,以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为导向,使患者达到随意运动为目的。
    治疗师没有把患者当病人,而已把患者当做一个普通的人,他(她)现在有困难,来寻找帮助,治疗师只是一个老师和帮助者。
    治疗师所做的就是教会患者如何去运动,协助患者运动,想办法创造条件让患者运动,解除限制患者运动的障碍,帮助患者建立起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以达到随意运动。
 
    主动运动训练的特点  
 
    1、表面看起来治疗师不用力,好像在陪患者玩,家属很不理解,在效果没出来之前,治疗师有压力。
    2、在主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治疗师很费脑力,要时刻观察患者运动,以发现患者每个动作出现微小变化的瞬间,顺势引导,而且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让患者更好的去运动来提高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
    3、治疗师在异化患者运动功能和运动模式的过程中很费体力,比被动运动训练者有过之而不及。高水平的治疗师动作很优美(注意不是温柔),达到了一种艺术化。
 
    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对肌肉的改变    
 
    ●被动运动训练:肌肉松软,缺乏功能。
    ●主动运动训练:肌肉富有弹性,恢复肌肉正常功能。
 
    主动运动训练的重要性
 
    1、学习新的运动机能必须是主动的,只做被动运动难以学到新的运动模式。
    2、只有主动运动才说明某一项运动机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了回路。
    3、主动训练对生活的指导意义更大:感受、学习、熟悉、习惯、掌握、应  用、指导日常生活。
    4、婴幼儿脑瘫主动运动训练必不可少。
 
    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的作用
 
    ★被动运动训练:
    ●作用:即时效果好,患者在静态下肌肉和肢体紧张很快就被放松,关节被动活动度好,姿势矫正好。
    ●缺点:对促进运动功能和提高运动能力及降低姿势性紧张作用微小,长期以往会使患者失去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过度的扩大关节活动度会使患者控制能力下降。
 
    ★主动运动训练:
    ●作用:促进运动功能,促进正常运动模式,提高运动能力等。
 
    主动运动训练的意义
    1、促近运动知觉
        ↙              ↓           ↘
      运动形态知觉   运动幅度知觉  身体方位知觉
 
    2、根据运动时所提供的感觉信息特点促进
  (1)主动运动时的用力感觉
  (2)运动器官各部分发生改变时的感觉
  (3)分辨运动器官活动开始与终结时的方位感觉
  (4)运动器官提升到一定高度时的重力感觉
  (5)身体运动的速度感觉
  (6)身体表面接触物体时的触摸感觉
  (7)身体和运动器官变化时的各种平衡感觉
  (8)来自内脏器官的各种机能感觉
 
    3、效果
  (1)提高运动感觉的清晰度
  (2)空间、时间知觉的精确性
  (3)运动思维过程的敏捷性、灵活性
  (4)情绪的稳定性
  (5)意志的坚韧性
  (注:在儿童康复训练中,从一些大的,认知功能好的孩子身上会发现,当孩子学好了一个正确动作,能轻松地完成一个这个动作,他们会很开心,很有成就感,越来越喜欢运动。
 
    对主动运动训练认识的误区
    可能我们会认为主动运动训练就是让患者自由的去运动,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在临床上我们会看到有很多患者早期肢体能活动,但久而久之就不能活动了,是因为患者是在一种错误的运动模式下运动运动得越多肢体就越紧张,肌张力也越来越高,运动也越来越费力和困难,慢慢的就运动不了了,肢体也慢慢的丧失了运动功能。
    如果患者是在一种正确的运动模式下运动,那么肢体的紧张和肌张力高也会慢慢的降下来,肢体运动也越来越灵活和轻松。
    可以得出结论:想降低肌张力和肢体紧张,只有使肌肉恢复正常的功能和患者学会正确的运动模式。
 
    如何处理好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的关系
 
    被动运动训练在康复训练中并不是“无用武之地”,它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我们运用它时不能超出它自身作用的极限。
    在康复训练中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被动运动训练为主动运动训练服务,解除障碍,为主动运动训练创造条件。
 

关键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 科室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