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灸、脐灸——调理脏腑、阳虚体质,你还不知道?


督灸、脐灸是什么?都治哪些病?

    对于中医,内服中药、外治针灸,人们早已熟知,但脐灸和督灸还鲜为人知,这些中医临床正在走红的特色疗法到底适合哪些人群?对哪些疾病有帮助呢?泰和针灸理疗门诊专家做出详细的介绍

脐灸

    在脐灸诊疗室,一位患者告诉我,平时经常拉肚子,一般服用西药后会好转,但稍不注意,吃些凉的又会发作。医生通过把脉诊断为脾胃虚寒,建议她做脐灸。没想到,脐灸一段时间后,症状明显改善。

    脐灸是一种令患者舒服的治病方式,在温暖药气的熏蒸下,很多患者已经熟睡。

    专家介绍

    脐灸比较适合脾胃病、妇科病及体质和孕前的调理等。脾胃不好、拉肚子、腹胀及痛经的患者,一般一个疗程10次就有好的疗效。

    解读: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是心肾交通的“门户”。所谓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脐灸的作用:

    1.健脾和胃,生清降浊;2.通调三焦,利水消肿;3.调理冲任,温补下元;4.通经活络,行气止痛;5.敛汗固表,涩精补虚;6.防病驻颜,养生延年。

督灸

    督灸调理阳虚体质

    在临床,会接诊一年四季都怕冷或常年手脚冰凉的患者。这种情况按照中医的说法,一般称阳虚体质或者说是寒性体质。这种体质在夏季比较适合做督灸。督灸有提升阳气的作用。

    在医院,做督灸需要提前预约,需要患者自备生姜。当然,无论是脐灸还是督灸,都不是患者可以自行随便做的,需要经过医生把脉后来确定,同时,根据个体的不同,除了生姜、艾绒外,医生给配的药物也不同。脐灸和督灸并非千人一方。

    解读:督灸又名“长蛇灸”、“铺灸”,用于治疗虚劳顽疾,其治疗最佳时间为三伏天。三伏天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腰痛、类风湿性关节炎、体虚易感冒等虚寒性病证,疗效确切。

与传统温针及其他灸法相比,督灸疗法具有艾炷大、火力足的特点。取大椎穴至腰俞穴的督脉行铺灸治疗,施灸面积更大,且避免了直接灸温热感不强又易于烫伤等缺点。选用鲜生姜作为铺灸材料,是取姜之温性,有温阳通经、散寒除湿之功。

 

    督灸时间也可顺应变通,全年中任何时节均可,只要天气晴朗,避开阴雨、雪雾潮湿就行。督灸一般7-10天一次,3次为一疗程。

 

 

关键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 科室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