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与现代科学为您保驾护航——太空舱中药熏蒸与刺络放血疗法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阴阳五行思想,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升能帮助传统中医进行更好的康复治疗。相辅相成,取其精华,把更好的治疗技术运用到更需要治疗的康复患者.

《黄帝内经》、《外科正宗》 等著作阐释中药熏蒸的治病机制为发汗解表以祛邪,疏通气血以散瘀。中药熏蒸床普遍采用先进的中药汽化装置,通过数字智能化控制恒温/电脑控温,使中药药液产生中药蒸汽。可改善微循环、松弛骨骼、镇痛活络。

 

 太空舱中药熏蒸的作用

    1、药物渗透作用,因为中药煎煮以后,它的中药有效成份以离子形式存在,离子渗入皮肤,进入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改善微循环,人体在熏蒸过程中,它的皮肤温度会升高,皮肤的毛细血管会扩张,血液循环增快,促进了皮肤和机体的新陈代谢,可以促进关节肿胀的消退和促进组织的再生能力。

 

    3、物理温热作用,能消除疲劳,给人以舒畅之感,同时可以降低皮肤的末稍神经的兴奋性,缓解皮肤的紧张,肌肉的痉挛和强直,这样可以减轻和缓解关节的疼痛。

 

 

    4、发汗解表、和卫散邪、疏通腠理、调气和血、解毒避秽、防疫保健、杀虫止痒等诸多功用,可广泛用于全身各种病症的治疗,并有着较好的疗效

 

 

    5、药物熏蒸还能使皮肤光滑细润、补肾壮骨、养容生肌、延年益寿。 

 

    刺络放血疗法

     体表之络病,刺络放血可直达病所,直捣其邪,直通其络,其疗效远胜于药物治疗。如药物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犹如隔靴搔痒一般,而我们运用火针刺血治疗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1、退热泻火作用:
  发热,中医认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为阳盛发热,一为阴虚发热。此外,还有气虚发热。刺血退热作用主要适用于阳盛发热,因为阳盛必然导致血盛。阳盛发热多由外邪引起,放血疗法对外感风热、热毒壅盛、热入营血均有良好的退热作用。放血可消减血盛,以减轻体内的热邪,因而起到退热作用。
  中医学认为“气有余便是火”,情志过极可以化火,辛辣刺激、肥甘油腻食物可以化火。如胃火过盛可以出现牙龈肿痛;心火上炎可以出现口舌生疮,心烦不安,甚至发热神昏谵语等;肝火上炎可能出现烦躁易怒,暴发火眼,头晕目眩等症。人身之气以血为本,同时又随血出入,通过刺络迫血外出能泄出过盛的阳气,从而改善了阳盛的状态,使机体的气血趋于平衡,因而刺血有泻火的作用。至于阴虚、气虚发热则一般不宜使用此法。
2、止痛作用:
  中医学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就是说凡是伴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相关经络中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刺血可以直接迫血外出,疏泄瘀血,畅通经络,故疼痛可以立即停止。临床很多急性病症,如咽喉痛、偏头痛等,应用放血疗法都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3、解毒作用:
  刺血对机体正气不足、机能障碍时毒邪内窜的病证,如“红丝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疮疡等都有很好的疗效。放血不仅使侵入机体的毒邪或内生的毒邪随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血调气,使人体机能恢复正常,抑制毒邪的再生与扩散。
4、止痒作用:
“痒”之为症,古人认为是有风气存于血脉之中的表现,因而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刺血就是“理血调气”,血脉流通则“风”气无所存留,从而达到风止痒的作用。
5、消肿作用:
“肿”大多是由于气滞血涩,经络瘀积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络脉中“菀陈”的气血和病邪,促使经络通畅无阻,自然就达到消肿之目的。
6、治麻作用:
  中医认为有些麻木症状是由于气虚不能帅血达于肢端。放血治疗麻木,是以“血行气通”的理论为指导,以三棱针或毫针刺入患侧肢端的腧穴,放出少量的血液,可鼓舞气机使血运达于肢端,而麻木自止。
7、镇吐作用:
  恶心、呕吐多属于胃热或肝气横逆犯胃或食积停留。刺血疗法能泻热平抑肝逆,并有助于疏导胃腑,帮助消化。
8、止泻作用:
  刺血疗法可治疗肠胃积食化热而成的热泻,或时疫流行所致的清浊不分的泄泻等,其机理是通过泻火泄降小肠之热,而起到升清降浊的作用,同时刺血有解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9、醒神救急:
  临床多应用刺血疗法治疗昏迷、惊厥、狂痫及中暑等危重症,简便而有效。《乾坤生间》曾记载:“凡初中风跌倒,暴卒昏沉,痰涎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又治一切暴死恶候,不省人事,及绞肠痧,乃起死回生妙诀。”可见古人多用刺血疗法进行急救治疗。
  刺络放血的这些治疗作用都是基于中医经络和气血的理论,经络和气血是密不可分的,刺络可以调经,刺血也可以调气。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提出“以血行气”、“以血带气”的学说,将刺络放血法提升到其针灸三通法之重要一法――“强通法”,就是通过灵巧的手法,适当的出血量,迫血外泄,强刺、快速,使邪随血出,祛瘀通闭,疏通脉络,使经气通畅,营血顺达,从而达到多方位的治疗功效。
  刺血,不仅是放出瘀血,同时也是对血管壁的刺激,而血管壁上有丰富的神经,有些还具有内分泌细胞,因此刺激血管也有调节神经内分泌的作用,其具体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 科室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