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丨助脊髓损伤患者重新站起来(二)


功能评估:

  截瘫患者的功能评定包括躯体和心理两方面,涉及肌肉、骨骼、神经及内脏器官和心理等各种障碍,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损伤类型、肌力评定、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评定、痉挛评定、心理测试、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等常用康复评定方法。同时可应用影像学检查如脊柱X线片、脊髓MRI直观显示脊柱骨折恢复情况和脊髓形态学的破坏情况。为明确损伤程度,估计预后提供依据。

一、 运动功能评定

  受损平面以下运动功能障碍急性期呈驰缓性瘫痪,可持续6周以上或更长时间。后进入痉挛期,但L1椎体下缘的损伤不会出现痉挛,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

1、运动水平评定位

按照美国脊髓学会的评定标准,运动评分选择10块代表肌肉,以肌力分级为评分依据,运动总分100分。见表19-1。第一次评定时间以损伤后3d-7d为最佳,评定体位是在仰卧位下进行。ASIA的运动评分见表19-1

运动平面的确定是以最尾端肌力在3/5级以上,而相邻头端肌力在5/5级,即确定3/5那个平面为运动平面。

 二、 感觉功能评定

    受损平面以下可出现感觉过度、感觉减退、感觉消失等感觉障碍。可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冰冷、烧灼性疼痛,或持续性麻木和捆绑感、沉重感。感觉障碍水平与脊髓损害节段有关(见表19-2)

过去根据感觉平面的分布图来确定感觉平面,后来各位检查者在应用时,使用了不同的部位,故其预后不一致。现在对每一个节段都确定了点,在 ASIA中规定感觉共检查28个点。C2:枕骨粗隆(脊柱旁开1cm; C3:锁骨上间隙;:C4肩锁关节顶点;C5:肘窝外侧缘;C6:拇指(近端指骨的背面);C7:中指(近端指骨的背面);C8:小指(近端指骨的背面);T1:肘窝内侧缘;T2:腋窝顶点;T3:第三肋间(锁骨中线);T4第四肋间(锁骨中线);T5:第五肋间(锁骨中线);T6:第六肋间(胸骨剑突水平锁骨中线);T7:第七肋间(T6-T8中点水平锁骨中线);T8:第八肋间(T6-T10的中点锁骨中线);T9:第九肋间(T8-T10的中点锁骨中线);T10:脐水平(锁骨中线);T11T11-T12的中点(锁骨中线);T12:腹股沟韧带中点;L1T12-L2的中点;L2:大腿的前面中部;L3:股骨内上髁;L4:内踝;L5:足第三掌指关节背侧;S1:足跟外侧;S2:帼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评分标准:2分感觉正常,1分感觉异常,0分感觉消失,NT无法检查。28个节段,双侧共112分。

神经损伤水平:在ASIA中规定最尾端有完整的运动和感觉水平为神经损伤水平。

三、损伤程度评定:ASIA损伤程度量表将脊髓损伤程度分为5级,A= 完全损伤;B=部分感觉残存,无运动;C=部分运动,关键肌肉的肌力<3级;D=部分运动,关键肌肉的肌力>3级;E=正常。

四、损伤完全性的评定:按照ASIA标准,根据骶部是否有残留情况,即骶部有触觉、痛觉、肛门指诊时感觉或肛门外刮约肌的收缩等四者之一者为骶部残留。有骶部残留为者为不完全损伤,没有骶部残留为完全损伤。在Th1以上损伤者为四肢瘫,在Th1以下损伤者为截瘫。

五、二便功能障碍评定

    脊髓休克期表现为尿潴留和大便困难,几周后则为反射性膀胱和非反射性膀胱。前者见于T10 -11以上脊髓横断者,逼尿肌反射恢复,膀胱充盆后可完成反射性排尿,又称尿失禁。后者则不能通过反射完成排尿动作,需通过加压和耻骨上腹壁,而完成排尿,为尿潴留。小便功能的评定可以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测定残余尿量、膀胱压力、尿流率及逼尿肌和括约肌的协调情况等指标。

六、预后估计

脊髓损伤的预后与损伤水平、程度、早期的处理、有无并发症等因素有关。对于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不同节段其预后是有一定规律的,无论你作何种努力,不能行走的患者,只能终身使用轮椅,因此损伤节段与其预后是密切相关的。各损伤水平功能估计如表19-3

声明脊髓损伤的具体诊断结果以检查报告为主,后期的康复治疗方案以主治医生的医嘱为主。

 

 

关键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 科室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