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不要错过黄金恢复期!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指突发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发病群体以中老年人居多,有日益年轻化倾向。发病急猝,若不能及时就医,或可引发死亡,或因术后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运动康复疗法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各时期临床症状。

    一、康复训练要尽早开始
    很多中风患者及其家属错误地认为,康复治疗要等得病后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后才能进行。周国平教授指出,其实,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一般来讲,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 48小时后即可进行;大多数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则可在病后7~14天开始进行。
  中风后的康复分为急性期康复(中风后两周以内进行)、恢复期康复(中风两周后到半年内)和后遗症康复三个阶段。其中,前两个时期的康复最重要,一旦拖到后遗症出现再来康复,不但效果大打折扣,病人恢复的速度也要减慢。
  由于病人身体还比较虚弱,急性期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正确摆放肢体位置、保持关节活动度等。两周后到半年内为恢复期康复时间,患者80%的功能要在这个阶段恢复,如果错过了康复训练或康复不理想,就会失去恢复的最佳时机,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中风后半年内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不但功能恢复减慢,肩手综合征、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肢体痉挛、疼痛、骨质疏松等后遗症也可能一一出现。
  临床研究证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中风患者,基本治愈率是未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3倍。丹麦的一项实验表明,1197例在急性期就开展康复训练的中风患者,95%在患病6个月后功能得以恢复,80%的病人在发病6周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二、治疗早期最好有康复师介入
    在早期,治疗师会协助患者进行适宜的床上被动活动训练(包括功能电刺激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刺激偏瘫的肢体,一方面可以保持偏瘫侧肢体的关节活动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偏瘫侧肢体肌肉张力的增加,进一步引发主动活动的早日出现,还可以有效预防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出现。通过气压治疗等物理因子的治疗可以改善关节肿胀的情况,并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卒中早期往往有许多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此时通过口颜舌面操训练、进食体位及进食食物的性状选择、冰刺激等吞咽功能训练都可以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进一步避免误吸的发生,同时为早日拔出胃管打下基础。

    三、康复中后期自主训练
    在恢复的中期,患者往往表现出一个非常高的肌肉张力状态,此期康复治疗以抑制不正常的肌肉张力,加强患者自主支配的运动训练为主。通过选择适宜的康复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纠正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加强患者对自身运动的控制能力。而选择合适的作业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精细活动能力,为日后改善独立生活能力打下基础。
    在恢复后期,继续加强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同时需加强日常生活中需经常使用的一些活动(如穿衣、如厕、转移能力等)的训练,为患者回归家庭、社会做准备,而此期也可以适当选择适宜的辅助支具和矫形器来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在前6个月内较为显著,6个月后往往进入一个恢复平台期。在脑卒中的后遗症期康复治疗的目的往往集中在加强患者的残存能力及代偿性的功能训练上。
    康复治疗应贯穿整个脑卒中后的恢复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误用综合征以及各种并发症等,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等,为患者回归社会打下基础,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更多康复咨询请订阅《保定泰和康复医院》微信公众号,详情请联系在线客服!

我院集聚各项专家坐诊

始终秉承着

专业的医疗技术

优质的服务

为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康复一个患者

幸福一个家庭


关键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 科室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