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康复评定学


    康复评定学又称康复评价,有别于疾病诊断。康复评价不是寻找疾病的病因和诊断,而是客观地评价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应在康复治疗前、中、后期,对病人进行与康复治疗相关的功能评价。 
   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没有评定就无法规划治疗,无法评价治疗效果。评价指导治疗,治疗检验评价。 一般分为初期、中期、末期评价。 


   康复评定的目的: 
 1 对患者身体功能,家庭状况,社会环境等材料进行收集,掌握患者障碍的内容; 
 2 对患者身体功能及残存能力进行量化; 
 3 分析患者障碍程度与正常标准的差别; 
 4 为制订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5 对判定康复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指标; 
 6 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标准,为复归社会的目标提供依据。 


   康复评定的内容:
 1 躯体功能评定:肌力(四肢、颈部和躯干肌)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痉挛的评定、感觉评定(包括疼痛评定)、协调与平衡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步态分析、神经电生理评定、心肺功能评定、泌尿和性功能评定等。 
 2 精神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情绪评定、失用症和失认症的评定、智力测定、性格评定等。 
 3 言语功能评定: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言语失用症评定、言语错乱评定、言语发育迟缓评定。 
 4 社会功能评定:社会生活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就业能力评定等。 


    康复评定应该通过采用国际认可标准的评价技术对病人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定量和定性评定,为康复医师及康复治疗人员分析障碍存在的原因、制订康复处方、检验治疗效果、预后预测及判定残疾等级提供了科学、客观的依据和指导。

关键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 科室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