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至少牵出7种大病!有这些表现的人危险了


    嘴唇发白、容易疲劳、失眠多梦、头昏耳鸣……遇到这些情况,你或许会以为是没有休息好导致的,但还可能是“贫血”找上门了。
 
 
    贫血看似是一种小毛病,却能牵出很多大病。心脏病、恶性肿瘤、肾脏疾病、慢性感染等都可能以贫血“打先锋”,若不能及时捕捉并重视,可导致严重的器质病变。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告诉你哪种贫血最危险,并教你有针对性地摆脱贫血。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很多疾病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
 
    皮肤、指甲苍白干燥,眼睑颜色暗淡,口腔黏膜颜色不够红润,头发枯黄,困倦、疲乏,头晕、眼花、耳鸣, 心慌、气促,失眠多梦,淡漠, 性功能改变,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夜尿增多等都可能源于贫血。
 
    从字面上讲,贫血就是血液贫乏、不足,但实际上是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减少。
 
 
    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化验单上常常用Hb表示)<120克/升,成年女性(非妊娠)血红蛋白<110克/升就是贫血。
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65岁以上人群的贫血定义为:男子血红蛋白<130克/升,女子<120克/升。
    心脏的重要作用是给身体供血供氧,而贫血使血液载氧能力明显下降,导致对各系统供氧不足,可造成人体脏器功能减退,引发病变。
 
    随着贫血时间的延长、程度的加重,心脏要更加努力“工作”,心肌长期“过劳”且缺氧会出现退行变性,甚至可能演变成心衰。
 
    对于正处于脑发育关键期的婴幼儿和学前儿童来说,贫血对智力的损害尤其严重。
    患有冠心病等疾病,身体原本已存在缺氧状态的老年人,会因贫血导致病情“雪上加霜”。
    孕期贫血,会加大妊娠期并发症、产褥期感染和产后抑郁等风险。

关键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 科室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