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常见神经急症的处理方法


头痛、眩晕、抽搐,这三个常见神经急症的诊断和处理十分重要!

头疼

一般是指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的头颅,上半部之疼痛。急性头痛是神经内科急症中最常见的症状。

1.头痛常见类型:

①血管性头痛: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脑血管性疾病的头痛,高血压性头痛;

②紧张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头痛,主要由精神紧张及颅周肌肉张力增高引起;

③颅内压变化引起的头痛:颅内压增高所致的头痛,低颅压性头痛;

④颅脑外伤性头痛

⑤急性及慢性头部外伤均可伴有炎症性头痛:指中枢神经系统或全身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⑥五官疾病的头痛:指青光眼、虹膜炎及用眼时间过长等引起的头痛;

⑦精神性头痛:神经症、抑郁症等经常出现疼痛;

⑧神经痛:包括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枕神经

2.处理原则:

①依据头痛的不同病因及类型对因、对症治疗;

②对于轻度未有器官损伤、器质性变化的患者,加强宣教疏导,调节情绪,放松心情;

③部分患者可给予镇静剂等药物服用;

④对于处于头痛急性发作期的患者立即服用治疗性药物;

⑤对于发作次数频繁的患者可根据头痛程度等进行预防用药; 

  眩晕

眩晕是主观症状,是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是一种运动错觉。

1.眩晕常见类型:

①梅尼埃病:为中年以上阵发性眩晕的最常见的原因;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三联症状,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渐进性、感音性的听力减退和耳鸣;

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

③非良性位置性眩晕;

④前庭神经元炎:起病较急,表现为突起的剧烈的眩晕,伴有恶心、呕吐,但无耳蜗症状;起病时常伴有感染(多为上呼吸道)症状,可能是一种病毒感染;

⑤迷路炎:单纯性中耳炎由于炎症刺激使迷路充血可引起眩晕。眩晕程度较轻,中耳炎好转后眩晕亦即减除;

⑥药物性眩晕:包括耳毒性抗生素类、麻醉镇静和催眠药类、抗癫痫药等;

⑦血管性眩晕(椎-基底动脉血循环障碍):迷路卒中,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变;

⑧颅内肿瘤:由于颅内肿瘤产生的眩晕有两种机制,一是由于肿瘤直接压迫,另一是由于颅内压增高;

⑨外伤性眩晕;

⑩精神性眩晕。

2.处理原则:

①一般处理:对于急性眩晕发作的患者,需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为宜;

②伴有明显恶心、呕吐者,应酌情给予补液,对于焦虑紧张患者,应适当给予解释与安慰,以解除顾虑;

③根据病因及发病的缓急程度进行对症处理,常见药物有镇静剂与安定剂、抗组胺药物、止吐剂等。

 抽搐

指各种具有骨骼肌痉挛症状的局限性或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或非自主性发作的全身性(或至少是双侧的)骨骼肌痉挛,顾主要包括惊厥(即伴有意识丧失的抽搐)和手足搐搦。

1.抽搐常见类型:

①手足抽搐症:见于各种原因的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表现为间歇发生的双侧强直性痉挛,上肢较 显著,尤其是在手部肌肉,呈典型的助产手,下肢受累时呈现足趾和踝部屈曲,膝伸直;

②全身性破伤风:表现为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腹肌僵硬、角弓反张;

③癫痢;

④癔症性抽搐:大多在精神刺激下发作,其特点是抽搐动作杂乱,无规律可循,不指向神经系统的某一部位损害;无瞳孔变化和病理反射;常伴有流泪过度呼吸、眼活动频繁和眨眼过度;无舌头损伤及大小便失禁;发作时脑电图正常;暗示或强刺激可终止其发作;

⑤发热惊厥:最常见于幼儿,发病多在6个月至5岁之间,以1-2岁多见;

⑥中毒性抽搐:最常见于急性中毒;

⑦心源性抽搐: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心排血量锐减或心脏停搏,使脑供血短期内急剧下降所致的突然意识丧失及抽搐,也称昏厥性抽搐;其抽搐时间多在10s内;

2.处理原则:

①控制抽搐发作:严重或持续的抽搐,常可使脑水肿和心脏负担过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迅速采取措施以控制抽搐发作及预防复发,通常选择速效的抗惊厥药;

②病因治疗:是治疗的根本;

③对症治疗:注意维持呼吸、循环、体温、水电解质平衡,保证供氧,供给充足热量,避免缺氧及缺血性脑损害;适当选用抗菌药物,以预防和控制并发感染等。

更多康复咨询请订阅《保定泰和康复医院》微信公众号,详情请联系在线客服!

我院集聚各项专家坐诊

始终秉承着

专业的医疗技术

优质的服务

为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康复一个患者

幸福一个家庭

关键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 科室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