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导航
Department
“暖春”到来,还捂不捂?
近日,气温大幅回升,上周开始我市最高温度超过20℃,很多人着急把冬日的棉衣换成轻薄的春装。老话说春捂秋冻,那么现在这个时节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我们该不该“捂”呢,究竟要怎么正确的“捂”呢?
春捂的时机
从时间上来讲,一是要把握时机,做到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
如果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减得过快有可能减出病来。总的来说,春捂要捂到清明时节方可为止。
春捂的温度
把握好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春捂的部位
春捂不是穿棉袄,包满全身反而容易让身体变得虚弱,捂的位置有重点:
早春时节,头颈、腰腹和双脚这几个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
头颈:天冷时肌肉更容易紧缩。时间长了可能使颈部肌肉持续痉挛、收缩,加重血流循环障碍,甚至导致脑供血不足,产生头晕、眼花、记忆力下降等。
腰腹:腰腹部对寒气非常敏感。受寒容易使腰腹僵硬、气血不畅,以致于影响到脾胃健康,诱发腹泻、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双脚:双脚穴位与心脏、肾脏、脾胃等内腑相连,寒气渗入还容易引发胃寒、脾虚、胸痛、精力下降等症状。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春季气候多变,冷热不定,人体对温度的调节功能就会下降,当气温反复冷风吹来时,就容易长驱直入,从而诱发疾病,所以春捂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抵御风寒,减少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几率。
关键字
| 科室医师
快接入口
关注我们
保定泰和康复医院成立于2010年,是保定市一家以康复医学为特色的二级专科医院。是河北省内规模较大的专科康复医院。

微信公众号

手机二维码
Copyright © 保定泰和康复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