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是主动好,还是被动好?


 

主动训练:以患者为核心

治疗师只是一个老师和帮助者,患者与治疗师就是运动员和教练的关系,以挖掘与提高患者自身的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为主。

被动运动训练:以康复治疗师为核心

患者只是一个被动接受治疗的病人而已,治疗师主要着眼于患者肢体的“紧”和“松”,以被动的降肌张力为目的。

下面是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的区别,治疗师在康复训练中是以主动运动训练为主,还是以被动运动训练为主,现在很多机构是要取决于治疗师对康复训练的认识和康复理念不同而定的。而我们却认为,这二者绝不能孤立的去看待。

在目前的康复治疗实践中,更多的治疗师主要以被动运动训练为主(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康复训练的特点),而且被动运动训练特别有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治疗过程机械化,不费脑力,患者在治疗师的控制之下。

2、即时“效果”好(即肢体肌肉容易被拉松,异常姿势被抑制见效快等),康复治疗师需要付出很多体力,容易被客户认可。

3、一般患者认为自己有症状,就下意识中把自己当做病人,觉得就是应该躺着被动的接受治疗,治疗师就应该卖力的给病人做训练,使紧张的肢体“松”下来,紧张的肢体“松”下来了就好了。

在康复训练中最常见的被动方法:

1、关键点控制(Bobath技术的主要手法)。

2、局部牵伸、关节压缩、被动屈伸、局部刺激(体表、本体感受器)等。

3、牵拉、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穿戴矫形器、站斜板、站站立架等。

4、经络导频、脑循环、体外反博、高压氧等仪器治疗。

5、脑神经营养药、肉毒毒素等临床治疗。

6、传统的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穴位注射等。

 主动运动训练的出发点:则是以患者自主运动为主,治疗师为辅,以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为导向,使患者达到随意运动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没有把患者当病人,而已把患者当做一个普通的人,他(她)现在有困难,来寻找帮助,治疗师只是一个老师和帮助者,治疗师所做的就是教会患者如何去正确的运动,协助患者运动,想办法创造条件让患者运动,解除限制患者运动的障碍,帮助患者建立起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以达到随意运动的目的。

主动运动训练的特点:

1、表面看起来治疗师不用力,好像在陪患者玩,有部分会员不太理解,在效果没出来之前,治疗师有压力。

2、在主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治疗师很费脑力,要时刻观察患者运动,以发现患者每个动作出现微小变化的瞬间,顺势引导,而且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让患者更好的去运动来提高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

3、治疗师在异化患者运动功能和运动模式的过程中很费体力,比被动运动训练者有过之而不及。

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对肌肉的改变    

  ● 被动运动训练:肌肉松软,缺乏功能。

  ● 主动运动训练:肌肉富有弹性,恢复肌肉正常功能。

主动运动训练的重要性

1、学习新的运动机能必须是主动的,只做被动运动难以学到新的运动模式。

2、只有主动运动才说明某一项运动机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了回路。

3、主动训练对生活的指导意义更大:感受、学习、熟悉、习惯、掌握、应用、指导日常生活。

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的作用

★  被动运动训练:

● 作用:即时效果好,患者在静态下肌肉和肢体紧张很快就被放松,关节被动活动度好,姿势矫正好。

● 缺点:对促进运动功能和提高运动能力及降低姿势性紧张作用微小,长期以往会使患者失去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过度的扩大关节活动度会使患者控制能力下降。

★主动运动训练

●作用:促进运动功能,促进正常运动模式,提高运动能力等。

 对主动运动训练认识的误区

可能我们会认为主动运动训练就是让患者自由的去运动,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康复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很多患者他们在年轻的时候肢体活动是没有问题的,但久而久之就活动受限,甚至不能活动了,这就是因为患者是长期在一种错误的运动模式下运动,运动得越多肢体就越紧张,肌张力也越来越高,运动也越来越费力和困难,慢慢的就运动不了了,肢体也慢慢的丧失了运动功能。

如果患者是在一种正确的运动模式下运动,那么肢体的紧张和肌张力高也会慢慢的降下来,肢体运动也越来越灵活和轻松。可以得出结论:想降低肌张力和肢体紧张,只有使肌肉恢复正常的功能和患者学会正确的运动模式。而这正是东汇所康复体系的价值所在。

如何处理好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的关系

被动运动训练和主动运动训练在康复过程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在康复训练中要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被动运动训练为主动运动训练服务,解除障碍,为主动运动训练创造条件。

关键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 科室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