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遗症——走路“手挎篮、脚画圈”,你需要注意的误区


直立行走是人类不断进化而来的功能,步行更是我们每天都会进行的常态活动。可是,“潇洒走一回”对偏瘫患者来说,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偏瘫步态一般是脑卒中、脑外伤等脑部损伤所引起的后遗症。部分轻度患者虽然可以行走,但步态也会异常,最为常见的就是提髋划圈。由于患者肌张力异常,或者肌肉控制力差,需要抬髋部,利用身体代偿形式将腿抬起,并向外画圈才能把腿甩开迈步,因此走路只能“画圈”。

对于偏瘫患者,许多人会错误觉得,“多出去走走就好了。”然而,这句无心的建议,却无形中害了不少偏瘫患者,偏瘫患者虽然要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但也不能盲目地进行训练。关于步态康复训练,有些患者和家属盲目地认为,只是简单的行走练习,自己也能完成。这样一来,反而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间。

误区一:“下地行走越早开始越好”

有些偏瘫患者家属,为了让患者尽早恢复走路,常在患者还未达到独立站立或者行走能力的情况下,强行扶着他们进行行走练习,家属往往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盲目地认为搀扶着他们走就是锻炼,其实,这种做法不仅达不到康复效果,反而会加重步态的畸形。
偏瘫后,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康复训练呢?在临床上,进行步态训练要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患肢能够负重达体重三分之二以上;二是站立位平衡需在二级以上;三是患肢要具有部分主动屈/伸膝,屈/伸髋的功能,达到这些条件,在专业治疗师的指导下逐步进行行走的训练。

误区二:“自己在家也能完成”

这观点是最常见,也是错误的。偏瘫步态康复必须要经过专业康复治疗师进行诊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训练方案,并且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细微到每个动作,甚至每个肌肉的运动,这些都不可马虎、随便。如果没有专业治疗师的指导,自己在家盲目训练,极易诱发上下肢异常张力及导致异常步态的出现,所以步态训练不能擅作主张。
 
同时,步态训练还需借助多种专业的运动系统,比如,MOTOMED上下肢功能训练系统、下肢力量训练系统、SET悬吊训练,这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行走功能,而且能让患者走的对,走的好。

误区三:“没必要浪费时间进行康复”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要想走路“好看”,一个漫长的康复过程是不可少的。但往往许多轻度患者会存在侥幸心理,或是讳疾忌医,简单地认为自己也能走路,只是步态有些异常,步速较慢而已,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更有一些患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就能走路或者更好了,还有一些顾虑着经济和时间的同时,会选择拖着患肢继续生活,心态也会随之逐渐消极下去。
任何没必要的事情,最后自己都有可能承受加倍的痛苦。康复训练越早进行是越好的。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按照符合自身情况的治疗方案,循序渐进地训练,切勿操之过急,也不可存有侥幸心理,很有可能症状会不断加重,以至于影响到生活。
“手挎篮、脚画圈”这些脑卒中后常见后遗症,都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恢复。前提必须自己积极寻求治疗,而且要忍受漫长的康复过程。长城并非一日建好,康复治疗也非“特效药”,避开这些康复“雷区”,才能更好地摆脱异常步态。

 

关键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 科室医师